五盖与深观|Lisa老师每日分享(2021.5.1)

2021-04-30 20:59:16 722 Lisa

 

简体版(编辑:奕校对:順


女声朗读:AI 

男声朗读:AI 

男声朗读:朱师兄 点此进入


五盖阻碍行者如实深观。五盖是欲贪、嗔恚、昏眠、掉悔、疑等。

欲贪扭曲实相以迎合我们的喜好。

我们喜欢食物的味道、名利虚荣,外面世间的物欲污染,这是对事物的感知改变了,以迎合自己的希望,使它显得令人欢愉,究竟性欢愉是事物的实相还是由欲贪假造,而使它看似如此呢?欲爱只不过是颠倒的感知。

嗔恚是躲在否定背后的力量。

我们很讨厌老、病、死,因此抗拒它们,认为老、病、死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,拒绝如实智见这身体的实相,而代之以维持谎言。

我们憎恨和所爱者分离的想法,因而活在他(她)们会一直与我们同在的幻想中。我们也厌恶证明是错误的,以致操控事实来欺骗自己。总之,实相经常不是我们喜欢的,因此干脆下意识的排除它,而嗔恚是阻碍我们如实智见的主要盖障。

昏沉与睡眠是身体的嗜睡与心理的昏沉,也属于昏昧。

我们对它的感受是好像走在黑暗中,一切事物皆模糊不清,在打坐的时候就会呈现出来,看不清晰,虚昧昏眠的黯淡也扭曲事物的实相。

掉举与后悔,让我们没有完全如实智见的机会。

心快速移动时,抵达觉知的资讯是不完全的,心会冲动不稳定,想来想去,忧虑疑惑。

我们在禅修的时候也一样,只有当我们静止不动时,才能看凊身心呈现出来的完整实相。

疑,佛陀将之比喻为在沙漠中迷路,没有路标或地图。

人们不知该看哪里或该怎么看,它阻碍如实智见。因此佛陀给了一份道路的地图:法,记录在经典中流传到后世。像原始经典之类的书籍,

总之,五盖是妄想无明的抬轿者,它们阻碍人们如实智见,而将世间上能接受、喜欢与和稀泥的事呈现在觉知之前。此外,五盖的工作是在幕后完成的,我们多半不知道它们的运作方式,那正是五盖之所以称为无明的原因。因此,当五盖在运作时,人们无法确定觉知对象是如实存在的,而观能被信任的唯一确定时机是暂时抑制五盖的时候。

因此,一切有意义的观,尤其是深观,其先决条件是长时间持续地去除五盖。

近行定,禅那的近邻

经由禅那可去除五盖,但人们却无法在体验禅那时获得深观,这是因为禅那状态太安定,以致观心的心理活动无法发生。然而,禅那经验有助于在退出禅那后,长时间有效地持续抑制五盖,而使心观成为可能。

退出禅那之后,紧接着出现的禅修状态称为近行定,即禅那近邻的意思。在此状态中,五盖已经完全沉滞达数小时或更久,念超强,易于集中,这也是持续几小时或密集的重要性。

易于集中无所畏惧,这是因为失能的五盖遭到抑制的缘故。用佛陀自己的话来说,此时,心会变得清净、明亮、离染、无瑕、顺服、敏锐、稳定且趋于沉着,因此深观才可能发生。

正要进入初禅之前的阶段也是近行定,禅修者在此阶段也是处于初禅近邻的状态,通常的感觉是能轻松地维持很喜悦与安定的禅相颇久,有时坐上几小时,此时五盖也被抑制。然而,禅那之前的近行定,其稳定性显然不如禅那之后所发生者,因为禅那之前的五盖只是新近,轻微地受到抑制,仍能轻易地溜回来。

因此,如佛陀在《那罗伽波宁村经》中所说,只要禅修者尚未达到初禅或更高的禅那,不满与厌倦就会伴随五盖侵袭其心并驻留,但当他确实达到至少初禅时,五盖、不满与厌倦就不会侵袭其心并驻留。

由于深观需要抑制五盖,因此也需要禅那。

如果未到达禅那的修习者,也要知道,禅那的建立,需要时间与持续禅修。不放逸。

 

 

繁体原文:

五蓋与深觀

五蓋阻礙行者如實深觀,五蓋是,欲貪,瞋恚,昏眠,掉悔,疑等。欲貪扭曲實相以迎合我們的喜好。

我們喜歡食物的味道,名利虚榮,外面世間的物慾污染,这是对事物的感知改變了,以迎合自己的希望,使它顯得令人歡愉,究竟性歡愉是事物的實相,或只是由欲貪所假造,而使它看以如此呢?欲爰只不过是顛倒的感知。

瞋恚,是躲在否定背後的力量。我們很討厭老,病,死,因此抗拒它們,認為老病死不会發生在自己身上,拒絕如實智見这身體的實相,而代之以維持謊言。我們憎恨和所爰者分离的想法,因而活在他她們会一直与我們同在的幻想中。我們也厭恶証明是錯誤的,以致操控事實來欺騙自己。总之,實相經常不是我們喜歡的,因此乾脆下意識的排除它,而瞋恚是阻礙我們如實智見的主要蓋障。

昏沉与睡眠是身體的嗜睡与心理的昏沉,也属於昏昧,我們对它的感受是好像走在黑暗中,一切事物皆模糊不清,在打坐的時候就會呈現出来,看不清晰,虚昧昏眠的黯淡也扭曲事物的實相。

掉舉与後悔,讓我們沒有完全如實智見的机会,心快速移動時,抵達覺知的資訊是不完全的,'心会衝動不穩定,想来想去,憂慮疑惑。

我們在禅修的時候也一样,只有當我們静止不動時,才能看凊身心呈現出来的完整實相。

疑,佛陀將之比喻為在沙漠中迷路,沒有路標或地圖能找到路。它阻礙如實智見,只因人們不知該看那里或該怎麼看。佛陀給了一份道路的地圖,法,記錄在經典中流傳到後世。像原始經典之類的書籍,

总之,五蓋是妄想無明的抬轎者,它們阻礙人們如實知見,而將世間上能接受,喜歡与和稀泥的事呈現在覺知之前。此外,五蓋的工作是在幕後完成的,我們多半不知道它們的運作方式,那正是五蓋之所以稱為無明的原因。因此,當五蓋在運作時,人們無法確定覺知对象是如實存在的,而觀能被信任的唯一確定時机是暫時抑制五蓋的時候。

因此,一切有意義的觀,尤其是深觀,其先决條件是長時間持續地去除五蓋。

近行定,禅那的近鄰

經由禅那可去除五蓋,但人們郤無法在体驗禅那時獲得深觀,这是因為禅那狀態太安定,以致觀心的心理活動無法發生。然而,禅那經驗有助於在退出禅那後,長時間有效地持續抑制五蓋,而使心觀成為可能。

退出禅那之後,緊接著出現的禅修狀態稱為近行定,即禅那近鄰的意思。在此狀態中,五蓋巳经完全沉滞達數小時或更久,念超強,易於集中,这也是持續幾小時或密集的需要性.也在此。

易於集中無所畏懼,这是因為失能的五蓋遭到抑制的缘故。以佛陀自巳的話来說,此時,心清净,明亮,离染,無瑕,順服,敏銳,穩定且趨於沉著,这样的心,因此深觀才可能發生。

正要進入初禅之前的階段也是近行定,禅修者在此階段也是處於初禅近鄰的狀態,通常的感覺是能輕鬆地維持很喜悅与安定的禅相頗久,有時坐上幾小時,此時,五蓋也被抑制。然而,禅那之前的近行定,其穩定性顯然不如禅那之後所發生者,因為禅那之前的五蓋只是新近,輕微地受到抑制,仍能輕易地溜回来。

因此,如佛陀在,那羅伽波寧村经中所說,只要禅修者尚未達到初禅或更高的禅那,不滿与厭倦就會伴隨五蓋侵襲其心並駐留,但當他確實達到至少初禅時,五蓋,不滿与厭倦就不会侵襲其心並駐留。

由於深觀需要抑制五蓋,因此也需要禅那。

如果未到達禅那的修習者,也要知道,禅那的建立,需要時間与持續禅修。不放逸。

 

 

注:简体版使用Microsoft Word翻译功能,编辑再进行简单的标点符号加工和个别简繁转换的特殊字替换,任何问题请给网站留言指出,谢谢。